2021年8月,喀布尔机场的混乱画面震惊世界:美军运输机起飞时,绝望的阿富汗民众攀附机身,从高空坠落。这场仓促的撤军不仅终结了美国20年的阿富汗战争,更引发了全球地缘格局的剧变。拜登政府的决定为何导致如此局面?这一战略失误如何改变了中东与中亚的未来? 2021年4月14日,乔·拜登在白宫玫瑰园宣布,美国将从阿富汗撤军,计划从5月1日起启动,并在9月11日前完成全部撤离。这一决定延续了2020年2月29日特朗普政府与塔利班在多哈签署的和平协议,该协议要求北约部队在2021年5月前撤出,换取塔利班承诺阻止基地组织活动。拜登强调,美国已实现反恐目标,无需继续驻军,撤军将释放资源应对其他全球挑战。5月,美军开始从巴格拉姆空军基地等据点撤离,运输机和直升机频繁起降,将装备装载运往卡塔尔和德国的中转站。士兵们在炎热的沙漠中拆卸设备,汗水浸透军服,机械轰鸣声回荡在空旷的基地。 6月,撤军进度加速,但阿富汗政府军的脆弱性暴露无遗。塔利班武装在北部省份发动攻势,6月22日攻占昆都士省多个地区。政府军士兵在枪声中撤退,丢下装甲车和迫击炮,村庄的泥土路上散落着弹壳。7月2日,美军悄然撤离巴格拉姆空军基地,未提前通知阿富汗当局。深夜,基地灯光熄灭,跑道上最后一架C-17运输机起飞,留下空荡的机库。阿富汗军方次日清晨进入基地,发现大量遗留物资,包括车辆和武器,部分已被当地居民哄抢。
8月,塔利班攻势如潮水般席卷全国。8月6日,他们攻占扎兰季市,武装人员在集市中高举旗帜,街道上尘土飞扬。政府军在坦克和直升机的掩护下撤退,但许多士兵直接弃械逃亡。8月12日,塔利班接连夺取赫拉特和坎大哈,城市陷落时,居民躲在家中,窗外传来零星枪声。8月15日,塔利班进入喀布尔郊区,皮卡车队在狭窄街道上疾驰,武装人员挥舞步枪,喊声震天。总统阿什拉夫·加尼在总统府内匆匆收拾文件,乘直升机逃往乌兹别克斯坦,留下政府官员和民众陷入恐慌。 喀布尔国际机场成为最后据点。8月16日,数千阿富汗民众涌向机场,冲破围栏,挤满跑道。美军士兵在控制塔下架设机枪,发射警告弹,试图维持秩序。人群中,妇女抱着婴儿哭喊,年轻人攀爬登机梯,场面一片混乱。一架C-17运输机强行起飞,机翼下挂着几名男子,他们在飞机升空后从数百米高空坠落,地面上尖叫声此起彼伏。8月26日,机场入口发生自杀式爆炸,13名美军士兵和170多名阿富汗平民丧生。爆炸现场浓烟滚滚,血迹覆盖地面,医护人员在废墟中抢救伤员。美军加紧疏散,士兵们在枪声中护送人员登机,汗水和灰尘沾满脸庞。 8月30日23时59分,最后一架美军C-17运输机从喀布尔机场起飞,机尾灯消失在夜空中。塔利班随即进入机场,在跑道上鸣枪庆祝融券通,宣告接管全国。撤军行动遗留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装备,包括直升机、装甲车和无人机,塔利班武装人员驾驶这些车辆巡游喀布尔街头。美军撤离的混乱引发国内外批评,美国国务院事后报告指出,撤军计划缺乏充分协调,情报部门未准确预测塔利班的推进速度。
阿富汗撤军被视为拜登政府最大的战略失误,直接削弱了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。阿富汗地处中俄伊战略三角中心,曾是遏制区域联动的关键节点。美军撤离后,一带一路倡议加速推进,中亚至南亚的联通得以强化,改变了中东地缘格局。塔利班重新掌权,打破了美国构筑的区域稳定框架,促使沙特与伊朗和解,削弱了美国对中东的控制力。 2023年3月10日,沙特与伊朗在北京签署协议,恢复外交关系,标志着中东格局重组。阿富汗融入一带一路,基础设施项目连接中亚与巴基斯坦,经济走廊延伸至红海。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起持续,俄罗斯未实现速胜目标,北约支持乌克兰,战争僵持。拜登的印太战略未能有效整合盟友,未能弥补阿富汗撤军的战略空缺。中俄伊联动增强,美国全球主导地位受挑战,地缘博弈进入新阶段。
阿富汗撤军的混乱不仅改变了中东与中亚的格局,更暴露了美国战略的短板。这场20年的战争以何种代价告终?拜登的决定如何影响了全球秩序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。
恒汇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